艾灸出水泡是怎么回事?
艾灸出水泡一般有两种情况,一是艾灸过程不规范,比如用艾绒而不是艾条,艾绒燃烧起来温度高;二是体内湿气重,对温度不敏感。我们主要来讲第二种,因为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。
湿气重的人因为湿气缠身,就像一个长期泡在冷水中的人一样,是很难体会到热的,她的身体可以承受比健康人更高的温度,但皮肤却不行,于是一不小心就烫伤起水泡了。
还有一个原因,艾灸的过程中,体内的湿气会挥发出来,散步在皮肤表面,艾灸的温度帮忙加热,就好比用开水烫在皮肤上,能不起泡吗?
艾灸出水泡后怎么处理?
艾灸出水泡后,如果水泡比较小,让它自然吸收就可以了,如果水泡很大,就需要挑破,然后局部消毒处理,水泡好转之前不要再艾灸了。
其实,祛湿的方法很多,光用艾灸并不是最佳方法,因为湿气重的人艾灸必起泡,但起泡后又要停止艾灸,会耽误祛湿,建议食疗和艾灸同时进行,或者单用食疗方也行。
艾灸的五大原则:
1、艾绒质量
选择质量好的艾绒。劣质艾绒,生硬不团聚,燃烧时火力暴躁,易使患者感觉灼痛,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,灼伤皮肤。
2、环境通风
环境应保持通风,避免艾烟过浓,伤害人体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,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。
3、施灸部位
施灸的部位,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;颜面五官、阴部、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;头部、胸部、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。
4、避免烫伤
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。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,初灸时,对艾火的忍耐力强,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,结果将皮肤灼痛。实际上,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,每次灸10—15分钟为宜。
5、注意次数
体质壮、病情轻、病程短者,灸治1—2次即可;体质差、病情重、病程长者,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。初灸时,每日1次;长期灸治者,3次后改为2—3天1次。